继北京、上海等城市先后就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出台管理办法和细则之后,全国适用的自动驾驶路试新政也出炉了。近期,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简称“《管理规范》”),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的相关条件,提出了详细的测试申请及审核流程;明确智能汽车路试规范,为智能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道路测试奠定了政策基础。
01
《管理规范》解读
《管理规范》由总则、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附则等6个章节组成,共29项条款,明确了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多方面内容。比如,对测试驾驶人提出经过自动驾驶培训、无重大交通违章记录等8项要求;测试主体必须在封闭场地进行充分的实车测试并取得相应资格。
工信部副部长表示,安全是自动驾驶路试的前提和底线。充分的封闭区域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重要前提和安全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组织制定完整的自动驾驶功能封闭区域测试评价规范,从测试场地、测试设备、测试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对封闭区域测试作了明确、统一的规定。
《管理规范》将于5月1日起实施,地方将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工作。
02
多项条款围绕安全问题
《管理规范》中多项条款围绕安全问题。例如,测试车辆是指申请用于道路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辆,不包括低速汽车、摩托车,应具备人工操作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且能够以安全、快速、简单的方式实现模式转换并有相应的提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车辆即时转换为人工操作模式;测试车辆车身应以醒目的颜色标示“自动驾驶测试”字样,提醒周边车辆注意等。
谱尼测试集团汽车检测领域的专业人士表示,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车辆在各种道路交通状况和使用场景下是否能够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需要对自动驾驶功能进行大量的测试验证,经历复杂的演进过程。智能网联汽车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全面验证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与道路、设施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协调。
《管理规范》中测试方案包括测试路段、测试时间、测试项目、测试规程、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测试通知书应当注明测试主体、车辆识别代号、测试驾驶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测试时间、测试路段等信息。其中,测试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8个月。
03
未来车路协同发展
在国际上,自动驾驶分为几个等级。一定时间内,要实现最高等级的自动驾驶也就是无人驾驶,可能性不大。但《管理规范》的推出,仍然会对我国的交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透露,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会有变化。目前正在研究使得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尽快应用,车路协同方面在研究路的信息怎么把信息给车,来实现更好的协同,该研究已在国家重点科技计划中布局。
同时,工信部也将加快制定车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建立融合汽车、信息通信、道路设施等内容的综合标准体系。第一个变化是交通法律和管理会变。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巡视员、副局长说,公安部正在配合立法部门作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根据目前正在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以及技术发展可能进入的商业化应用进程,适时向立法机关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和意见。第二个变化是自动驾驶的竞争会更激烈,老百姓对车辆的选择会更多样化,这是因为外资企业也可以进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表示,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没有针对外资企业的特殊要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包括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只要符合《管理规范》及地方政府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都可以提出道路测试申请。